八福的沈思-十八個屬靈的深度反省(第三篇)

八福的沈思

十八個屬靈的深度反省

梁燕城教授

(第三篇)

 

第六哀慟:痛悔己罪

哀慟之心,是人自省自己一生歷史,省察內心的罪惡,而感哀傷痛悔。哀慟的希臘文penthein,是很強烈的字眼。這是極「傷痛」,是一種不能隱藏的深切悲痛。甚至是人在面臨他人死亡的那種哀悼感。

耶穌這裡要指出,人若能為自己的罪和他自己的不配親近神,而感到極端憂傷的人有福了。為自己的罪在上帝國度所造成的惡果,而痛心疾首,為了罪惡對人性造成的毀壞而感覺悲哀的人有福了。因為這是一痛悔的心,人以這憂傷痛悔的靈來刻上帝面前,就得眞正的寬恕與浩淨。

上帝並無創造罪,罪的出現,是人虧損上帝創造的完美本性而產生。故罪不是一種本性,卻是善性的虧損。聖經說:「因為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上帝的榮耀。」(羅馬書3:23)虧缺指原本美好的被捐害了。「虧缺」的意思是「缺少」、「不足」。至於「神的榮耀」,「榮耀」一詞可以指著榮美、完美、尊貴等。「神的榮耀」可以解釋作神應得的榮耀,神的作為彰顯時,人應當將榮耀歸給神。神應得榮耀時,人若不將榮耀歸給神,卻將之歸給自己,那就是自我為中心,不單虧損上帝的榮耀,也虧捐了神人感通的本性。這就是罪的開始。

上帝創造人是有靈性的,是美善的。善性是人的本體,是本然的,罪性是這善在實然上的扭曲,聖經解釋罪是與神隔絕。「你們從前與神隔絕,因著惡行,心裡與他為敵。」(哥羅西書1:21) 罪來自人與上帝的隔絕,罪是一狀態,不是一存在物。故罪不是上帝創造的事物。

多瑪斯阿奎那(Thomas Aquinas)以瞎眼舉例,指出瞎眼不是一存在物,卻是眼睛被虧損的狀態,這叫虧損。

奧古斯丁指出是人用自由意志選擇,斷絕與上帝關係的後果。那是一種人與上帝的隔絕,引致人與人、人與自然、人與自身良知的隔絕。

"原罪"是一種關係隔絕的狀態,"罪性"是人心靈深層的自我封蔽。

人具有無限的靈性,這靈性要與無限的上帝以愛感通,才能達至完成而滿足。但人用自由選擇隔絕了上帝,其自我完成即失去了永恆之目的,進而扭曲去追逐有限之事物,將不可朽壞的上帝變為可朽壞的萬物,創造了偶像。

人無窮追逐偶像,彼此爭奪,產生罪惡,"罪行"的核心是自我中心!

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人間,通過流血受死和復活,與人類另立新約。使人可與上帝和好,接受這救恩的人,生命被聖靈轉化,重建神與人的恩情關係。

心靈已轉化的群體,共同建立上帝的國度。這是一神人復和,人與人復和,人與自然復和的過程。這復和使生命得轉化與救贖。

反省:你仍有自我中心嗎?耶穌基督的救贖,是否已改變了你?

 

第七: 生命的淨化

哀慟之心,是因著悔改,人改變了人生價值觀,由追求偶像(名利、權勢、享受) ,轉向追求上帝、愛顧他人。但問題是,信徒發現,悔改後的罪意念時常回來,在某些時間後,心中又在再呈現罪念,人如何淨化生命。

人如何可以克服罪念重來呢?那須對付罪的靈修,每天晚上祈禱,掃描每天心中曾有的念頭,如動念上有情慾、傲慢、貪念、自我欣賞等,雖無行動做出來,但心中仍有思想念頭,信徒仍應為罪念而哀慟,在上帝面前承認痛悔,求基督的寶血潔淨與遮蓋,而得其寬恕。

克服罪的方法,不在跟從道德教條,卻在追求屬靈上的成長,接受上帝的醫治和潔淨,讓聖靈重造你的新生命。當生命在靈里更深經歷上帝,聖靈漸在心中作主,聖靈在人心裡作工,光照和責備,使信徒為罪憂傷痛悔,聖靈深入作工,使信徒更親近主,內在生命就自然慢慢改變,這清潔的新生命使信徒自發地排除罪的慾望,罪念就漸消解。

人心因痛悔得淨化,而可貼近上帝的慈愛。故必得上帝安慰。

反省:你有否反省心中動念上的罪念嗎?發現內心的罪,你有求寬恕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