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大利與中國關係的探討

最近習迎平到意大利,由意大利門戶入歐,並打開一帶一路。

下面是去年初我寫給中央政府有關意大利的建議

 

-在歐洲建立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思考-

  1. 意大利的戰略性

意大利無意識形態上抗拒中國,是從南面進入歐洲的門戶,若能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在意大利建立橋頭堡,將可使中國與歐盟建立更多互信互惠的關係。

 

  1. 古文明大國自古有交流

中國與意大利(古代的羅馬)都是文明古國,中國與羅馬相隔甚遠,但卻彼此有記載,且都在尋找對方,而產生了交流。中古以來馬可波羅與利瑪竇和中國都有中西最早的友好往來。兩國已有兩千年歷史,這是古代文明的和平交往。那時代沒有冷戰,沒有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。意大利人回顧其歷史,對中國就無意識形態的抗拒。

 

  1. 意大利經濟學與中國改革

上世紀初意大利經濟與社會學家帕累托(Pareto)的帕累托最優法則(Pareto Optimality,或Pareto Efficiency),以資源分配的改進,是使整體中的部份先改進,最優的配置,是在沒有使任何參與者處境變壞的前提下,至少使一參與者變得更好。認為20%的投入和努力,可產生80%的產出與報酬。這理論與鄧小平改革不謀而合,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。若意大利政府和人民,知道意大利經濟學家的理論,對中國的成功有共通點及可能貢獻,意大利就不會有敵意或距離,而視中國為文化與發展模式接近的國家。

 

  1. 意大利與中國均是多元一體國家

意大利幅員不是很大,但卻有很多不同民族融入,對各多元不同族裔來說,他們的共同歷史,不單是古羅馬的輝煌文明,反而是他們曾共同打敗了羅馬帝國,後來開創了偉大的文藝復興。又天主教總部梵帝岡是意大利境內的獨立小國,成為全球天主教的精神中心,是意大利的共同文化。意大利與中國很接近,是文明型態的國家,重包容多於排斥,故中國很易與意大利成為互相尊重與愛護的朋友。

 

  1. 文藝復興的美學化人生與天主教的天地親情

文藝復興文化是一種美學化的人生,將人對宇宙人生的理想化為藝術創作,使意大利人生活總帶些藝術性。天主教文化則講天地人親情,帶來愛護生命,重視家庭關係的傳統。意大利與中國民間文化有很多共通點。包括愛護生命、重美學化人生、愛優閒與美食、重視家庭關係等。

 

  1. 品牌與文化戰略新思路:意大利的品味與中國的境界

由於中意兩國有深厚歷史文化,須考慮在精神文化更深的層次,及生活情調的具體層次,建立中國的軟實力。可考慮與意大利的品牌文化作深入研究及交流,建立中意品牌哲學與文化的交流。意大利的品牌文化,是一種高尚品味的文化。中國可參考意大利品味文化的特色建構,以道家的「純真美學」與儒家的「誠善美學」作為文化密碼,從「意境」與「境界」開創中國品牌的文化的精神,再用企業方法,來建造中國品牌。

梁燕城